近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指出元宇宙、SaaS等曾备受资本追捧的概念已快速失去市场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成熟度与商业落地能力脱节”。
以元宇宙为例,尽管2022-2023年全球相关投资超千亿美元,不过实际应用场景仍局限于游戏和虚拟会议等有限领域,未能形成可规模化的商业闭环。这种技术概念的快速证伪,折射出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价值”的评判标准正回归理性。
期间,朱啸虎表示,所有的AI应用都是套壳应用,关键是如何建立长期壁垒,深度整合工作流/编辑工具。
朱啸虎的"套壳论"直指当前AI应用层创业的核心痛点: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调用基础模型API的浅层创新阶段,缺乏真正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这种困境在2024年OpenAI推出GPT-5后尤为明显——当通用模型的生成能力突破某个临界点,单纯比拼内容生成质量的工具将迅速陷入同质化竞争。
以法律文书生成赛道为例,头部产品LegalScribe通过三大壁垒构建护城河,包括工作流深度整合,打通律所内部案件管理系统,实现文书生成-批注-修订-归档全流程自动化,替代传统工作流中27个人工节点,以及数据飞轮构建,与200+顶级律所建立数据合作,积累超500万份标注法律文书,形成特定司法管辖区的知识图谱。
另外,朱啸虎表示元宇宙等概念很快被证伪,但DeepSseek出来以后,软件企业收入爆发式增长,中国软件企业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例如今年3月,其观察到部分SaaS企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倍,积极拥抱AI、拥抱DeepSeek的企业,如果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DeepSeek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更为软件行业带来结构性机遇,包括开发效率跃升,通过智能代码生成与自动化测试,企业级软件开发周期缩短60%-80%,人力成本下降45%;商业模式创新,传统软件企业借助AI能力重构产品矩阵,例如财税软件厂商推出实时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客户续费率提升至92%。
除此之外,还加速生态重构,比如阿里等科技巨头通过收购(如两氢一氧)、高管调整(陈航回归钉钉CEO)等动作,强化AI原生工具链布局。
这一软件行业的变局揭示,中国软件企业将经历从“技术跟跑”到“生态领跑”的关键跃迁。当基础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时,深植产业痛点的解决方案将释放巨大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