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物联网>资讯列表>20亿撬动太空经济!我国超低轨道卫星技术迈入产业化新阶段

20亿撬动太空经济!我国超低轨道卫星技术迈入产业化新阶段

2025年04月03日 16:59:01 人气: 4063 来源: 智能制造网整理
  近日,由赛思倍斯与天津泰达投资控股联合发起的“天津超低轨道超高分辨率星座项目”完成关键技术验证,标志着超低轨道卫星技术从研发向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以“双超星座”命名,通过轨道高度与成像精度双重突破,成为全球领先的超低轨道遥感星座系统。
 
  “双超星座”项目首期投资20亿元,计划于2027年前完成8颗卫星发射组网工作。根据规划,该项目远期将部署共计48颗卫星,构建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超高分辨率遥感观测体系,分辨率达到亚米级,可支撑灾害监测、环境评估等精细化应用场景‌。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天津空天数字产业园(原国营764厂)建设卫星研发及制造基地。作为国内首家布局超低轨道空天智能飞行器的民营卫星科技公司,赛思倍斯研发能力为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依托赛思倍斯自主研发的“超薄电推进系统”与“智能星上处理模块”,成功实现卫星轨道高度降至300公里以下的关键技术突破,分辨率较传统遥感卫星提升5倍以上。企业此前已成功发射我国首颗超低轨道试验卫星“乾坤一号”,其技术积累为“双超星座”提供了可靠性验证‌。
 
  而2024年9月,泰达控股联合中集集团、海河产业基金成立5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投向卫星研制、无人机链群等领域,更为“双超星座”产业链布局奠定基础‌。
 
  作为国家空天信息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天津超低轨道超高分辨率星座项目”将填补我国在超低轨商业遥感领域的空白,助力国土测绘、应急减灾、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精准决策。
 
  笔者了解到,天津经开区还同步启动“空天产业链赋能计划”,联合中科曙光、航天宏图等企业共建卫星数据智能处理中心,推动“卫星制造-数据服务-行业应用”全链条生态闭环。
 
  配套建设的滨海新区航天复合材料产业园(一期投资12亿元)将于2025年投产,重点突破轻量化卫星结构件量产技术,预计年产能可满足30颗卫星配套需求。
 
  配套产业基金和联合体将推动卫星部组件制造、遥感数据交易等产业链在津集聚,预计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促进天津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光子、集成光学等高端领域转型,并在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拓展应用场景‌。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