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物联网>技术列表>从小米汽车召回看智驾“命门”:智能化时代 — 时间就是安全

从小米汽车召回看智驾“命门”:智能化时代 — 时间就是安全

2025年02月28日 09:40:16 人气: 148 来源: 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月,小米因车辆“授时同步异常"召回3万余辆小米SU7,成为其造车历程中的重大安全事件。

从小米SU7召回事件剖析授时同步何以成为智能驾驶的命门?2024年11月,多名车主反馈SU7标准版的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静态障碍物识别失效,导致剐蹭甚至碰撞事故。经调查,问题根源锁定在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引发的软件授时同步异常。

简单来说,就是车辆本身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导致车辆无法通过云端校准本地时间,使得泊车决策出现失误。这也揭示了过度依赖云端授时的隐患:一旦网络中断或云端异常,车辆将可能失去时间同步能力,进而影响用户的行车安全。事故发生后,小米立即启动双重应对,经过两个月严格测试验证后,最终通过OTA远程升级完成召回。此次小米SU7召回事件,不仅是一次技术阵痛,更是一个警醒 — 智能化时代“时间就是安全"。在智驾领域,授时同步是智能驾驶汽车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工作闭环的底层支撑,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系统的安全边界与性能上限。

作为承建“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项目、为自动驾驶提供中国时钟同步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赛思认为授时同步作为智能系统协同运作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体现在智能汽车依赖于车载计算机、云端服务、传感器等多节点地实时信息对齐与协作。尤其在多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数据融合时,毫秒级的时间偏差可能导致算法误判,导致决策失误。例如:智能泊车需实时整合摄像头捕捉的障碍物信息,若时间信息错乱,各传感器数据与控制系统的时间信息将无法对齐,系统可能误判障碍物位置或延迟响应,直接威胁行车安全。SU7标准版的技术短板也在体现于此,标准版泊车使用纯视觉方案,更依赖于算法进行处理,所以更需通过高精度授时同步弥补深度感知的不足。一旦时间基准紊乱,系统便会陷入"睁眼瞎"状态。

时钟同步   现代社会的“隐形基础设施"在数智化的现代社会,时钟同步已从传统的时间校准工具跃迁为支撑万物互联、实时协同的“隐形基础设施"。从社会基建行业到新兴未来产业(如:智能驾驶),时钟同步技术早已渗透至各关键领域。5G/6G通信网络:5G/6G通信网络的超高速率、超可靠低时延等特性要求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之间时钟必须保持同步精度,以保障通信网络的流畅性、各依赖于网络服务的稳定可靠性。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的协同运行均高度依赖于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技术,以确保电网频率稳定、相位一致和故障的快速定位,实现电力保供。数据金融:金融系统的高频交易和记录对时间精度的要求是微妙(us)甚至纳秒(ns)级别,1秒的偏差将可能带来的损失。轨道交通:时钟同步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为各相关人员及乘客提供统一标准时间信息,为地铁通信系统及其它系统提供统一时间信号(AFC、ISCS、ACS系统等)。工业互联网:工业4.0时代,时间的确定性=生产力。生产线机器人、工业物联网设备、弱电系统等均需同步底座,避免机械碰撞或流程中断。

赛思电子时钟同步领域作为国家“十四五"时钟网顶层优化设计的核心参与者,赛思依托出自全球顶尖时钟技术公司的核心团队,聚焦“基准、授时和用时"三个维度构建了从核心元器件(晶振、原子钟、时钟芯片)到整机设备(如:NTP/PTP时间服务器、时间同步装置、授时安全防护装置等)的全产品链,实现了各关键领域的100%渗透。同时,涵盖时钟同步上中下游的100余款产品,高效解决了我国时钟同步领域产品全国产化、单北斗/双北斗授时、时钟漂移等行业痛点。

更因如此,赛思成为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数十家各行业的时钟同步项目优质合作伙伴;承建了国家70%频率骨干网、特高压、“东数西算"甘肃庆阳枢纽等百余项重大项目的时钟同步板块;实现了产品远销瑞士、日本、墨西哥、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完成了多家国际典型优秀案例的时钟同步产品供给。赛思坚信时钟同步的每一次精度跃迁,都是在为超高速、高可靠、全连接的智能社会铺就基石。为加速数智化进程,赛思将继续以时钟同步技术为底座,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持续在数字化浪潮中L跑。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