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物联网>技术列表>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箱,开启能源优化新 “视” 界

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箱,开启能源优化新 “视” 界

2025年03月28日 15:11:21 人气: 41 来源: 江苏安科瑞微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高效利用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为能源管理带来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微电网?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等优势。

二、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系统介绍

安科瑞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Acrel-2000MG/B是一款集监控与能量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它支持光伏、储能、风机等分布式能源设备的接入,能够实现全天候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及设备健康状况。

该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整能源分配,旨在实现经济优化运行,从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它支持削峰填谷、平滑负荷,有助于提升电网稳定性与设备效率,并降低供电成本。此外,其模块化设计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规模的场景需求,为企业提供高效、经济且可持续的微电网解决方案。

 

图片

 

三、系统架构

系统能够对微电网的源、网、荷、储能、充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控、诊断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协调控制,满足微电网运行监视全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调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动态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目标下光储充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与经济优化运行,实现能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图片
四、产品特色
>>平滑功率输出,提升绿电使用率;
>>削峰填谷、谷电利用,提高经济性;
>>降低充电设备对局部电网的冲击;
>>降低站内配电变压器容量;
>>实现源荷匹配效能优化。

 

五、系统主要功能

5.1 系统总览

 

实现对微电网光伏、风电、储能、负荷、充电桩等设备的数据采集、状态监视和控制,完成可视化展示、异常告警以及收益统计等功能。
图片

 

5.2 设备监控

 

实现对光伏组件、逆变器、PCS、BMS 以及充电桩等设备的调节或控制,并支持操作记录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
图片

 

5.3 功率预测

实现光伏短时和超短时功率预测,并经进行误差分析。同时对微电网内所有负荷,基于历史负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负荷的功率预测。

 

图片

 

5.4 优化控制

协同光伏、风电、储能、负载等多种源荷主体,动态规划智能策略,实现储能、光伏协调控制,比如计划曲线、削峰填谷、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等。

 

图片

 

5.5 经济调度

 

根据光伏与负荷功率预测结果,结合分时电价、电网交互功率、储能状态及约束条件,以用电成本为目标,建立经济调度模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解析微电网运行功率计划,实现对光伏、储能、充电桩的优化控制。
图片
5.6 能源分析
具备微电网能耗及效益分析、微电网经济运行分析、多维度电量分析,并为智能化运维提供依据。
图片
5.7 搭配安科瑞AcrelEMS 3.0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实现多站点集中监控
图片

六、产品介绍
有室内安装/室外安装两种产品方案,满足不同项目的要求。
图片

 

七、性能参数

 

图片

 

八、应用场景

  • 偏远地区

    在偏远地区,由于电网建设成本高、供电难度大,微电网可以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建立独立的供电系统,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难题。
  • 光储充电站
    在光伏发电充足时,优先利用光伏发电为充电站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存储起来;在负荷高峰或光伏发电不足时,合理调度储能系统放电,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充电设备的功率,以避免对电网造成过大冲击,实现微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优化利用。
  • 高速服务区
    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服务窗口,建设微电网系统,可提高能源利用、确保供电可靠,减少碳排放,提升绿色形象。
  • 海岛地区

    海岛地区远离大陆电网,电力供应困难。微电网可以利用海岛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装置,建立独立的微电网系统,为海岛居民的生活、生产以及旅游等活动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图片
更多介绍---安科瑞产品体系
图片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