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物联网>资讯列表>从“数据孤岛“到“数智融合“: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引领智慧城市新变革

从“数据孤岛“到“数智融合“: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引领智慧城市新变革

2025年04月10日 11:10:40 人气: 20930 来源: 智慧城市网整理
  2025年4月3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数综资源〔2025〕46号),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从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这项试点工作的开展恰逢其时,将为破解长期制约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流通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各地在推进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数据孤岛"这一核心瓶颈。以上海"一网统管"平台为例,虽然接入了超过22个部门的300多项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在涉及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协同场景时,如应急管理中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往往因为数据权属不清、安全顾虑等因素难以实现深度共享。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也影响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
 
  此次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些痛点问题的精准施策。通过构建安全可控的数据流通环境,试点将重点突破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是技术维度,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其次是制度维度,探索数据确权、收益分配等创新机制;最后是生态维度,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数据产业生态。这种多维度的创新探索,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新的数据基础设施支撑。
 
  从具体实践来看,杭州"城市大脑"的先行经验已经证明了数据空间模式的价值。该平台通过初步构建交通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信号灯配时优化、应急车辆优先通行等创新应用,使主城区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而此次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深度,特别是在医疗健康、生态环境等敏感数据领域实现突破。例如,深圳市正在探索的"医疗数据空间"试点,允许医院、科研机构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开展联合研究,这种模式一旦成熟将极大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试点工作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建设方式正在向市场化运营转变,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将为这一转变提供关键支撑。通过明确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试点城市有望培育出数据交易、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生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实践表明,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不仅能提升治理效能,更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数据集团则探索政务数据授权运营,向金融机构开放脱敏的社保数据以优化信贷风控。
 
  此外,试点有望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统一。目前各地数据接口、安全规范各异,跨域协作成本高昂。试点将探索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如基于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的互联架构)和制度框架(如长三角数据空间互认机制),为全国智慧城市数据流通奠定基础。例如,若某城市在医疗数据空间试点中成功实现电子病历跨院共享,其经验可快速推广至全国,避免重复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数智融合"的新阶段。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将像水电管网一样成为城市运行的"数据血脉",推动城市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域协同”,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安全流动和高效配置。这不仅会大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将催生出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未来,随着试点的深入,智慧城市或将呈现“数据如水、自由流动”的新图景,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真正潜力也将由此释放。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